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突然安静下来了。
枪声停了,数十万难民还未返家,但会场上领袖们却已经开始握手寒暄。现场气氛一派和平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就在不到一周前,两国还在边境十几个争议点激烈交火,至少36人死亡,白天夜里全是炮火。更要命的是,三十万人被迫逃离家园,民众的生计和安全直接被战火撕碎。
事情为何走到这一步?这不是意外,而是多年的积怨一次性爆发。
泰国和柬埔寨的边界线本身就埋下了几十年的雷。两国都在敏感地带调兵遣将,相互指责对方煽动暴力,但嘴里都说自己是“自卫”。
之前东盟多次斡旋无果,这次最后还要靠邻居马来西亚坐庄,牵头请两边大佬到普特拉贾亚当面对峙。
结果出来得很快,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·易卜拉欣在记者会上宣布:“柬埔寨和泰国达成共识,将从午夜开始停火。”而且这次是“立即无条件停火”。
两个当事国首脑都到场了,声明一念完,两人很给面子地现场握手,表现得像早就打通了电话。
安瓦尔过后补充,这是“恢复和平与安全的重要第一步”。但老实说,这第一步只是暂时止血,深层问题完全没解决。
边境虽静,双方却各自保留军队,仍然高度戒备。真正考验还在于,能不能把这场临时的平静延续下去。
在当天的声明里,已经准备好后续动作。周二上午七点,泰柬两国各自的地区军事指挥官,将再开一场“非正式会议”,如果达成一致,国防武官们还要继续碰头。谁来主导?还是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出面。
细看这场会谈的背后,故事远比表面复杂得多。
出人意料的是,美中马三家同时出现在会场。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安排主场,中国和美国代表全程参与,不是谁都能做到。
这其中,美国的角色尤其耐人寻味。特朗普这位越洋搅局者,总有办法让本就复杂的地缘问题更烧脑。
特朗普在关税和停火谈判之间画上了等号——你们停火,我考虑给关税打九折;你们要是还打,别想跟美国好好做生意。
说得直白点,这种操作和普通人讨价还价差不多,只不过对象不是街市老板,而是两个主权国家。
当初特朗普一记重锤,宣布对柬埔寨商品加征49%关税,对泰国搞36%。后面又把柬埔寨降到36%,嘴上说着继续谈判,但一看双方开火,立马喊话:“要是还打,就暂停所有谈判。”
这种把贸易和地缘冲突绑在一起的做法,已经引发许多人的不满。
一些美国官员、学者直接点名,特朗普是在“用贸易勒索别人停火”,根本把经济当作政治武器。
洛伊研究所的苏珊娜·巴顿提醒得很清楚,如果关税真有经济理由,为什么停火了就能降?真正难堪的是,不仅让东南亚国家觉出被威胁,也搅乱了原本的博弈逻辑。
马来西亚和东盟在里头主持公道,看似风轻云淡,实则如履薄冰。大家都明白,这样的“火上浇油”,分分钟搞出倒退。
泰国参议员柴勇·马尼隆萨库尔话说得更实在,他把美方用关税讹人的做法称为“间接胁迫”,觉得泰国最后肯定吃亏。
这里有个讽刺,一边是美国指责别人搞经济胁迫,可轮到自己了,贸易成了换和平的工具。
这波停火成色几何?洪马奈和普塔现场给足美国面子,感谢“特朗普促成停火”。嘴上更没忘了提,“感谢中国参与取得积极成果”。
看似圆满,其实各怀心思。
柬泰边境的老旧伤疤,绝不会因为一次握手和43%的关税豁免彻底消失。手头枪炮刚熄,三十万名流离失所的普通人,家园还看不到明天。
各路分析师都在争论,这次的协议到底能撑多久。本地智库“未来论坛”主席维拉克就泼了冷水:“停火可以很快实现,但和平并不容易。整个边界长期动荡不安,要实现长期稳定还早得很。”
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规律。所谓“斡旋”本质上都是利益交换,根还在权力平衡。
谁手上的筹码更多,谁就可以在会场上掌控话语权。外交场上的笑脸背后,还是现实的强权与利益。
至于以后谁会再次举枪,还是继续在关税和难民之间讨价还价?没有人能判死刑。
泰柬停火,只是把炸药桶加了个盖子。盖得牢不牢,全看东南亚这群老邻居和大国背后的新算盘。
实盘10倍杠杆,配资平台股票开户,温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